2007年5月19日星期六

阜阳特产

太和樱桃


产地:中国安徽太和。

历史:考古工作者曾在商代和战国时期的古墓中发掘出樱桃的种子。三千年前的《礼记》中已有“仲夏之日以会桃先荐寝庙”的记载。这里所指“会桃”既樱桃。历史上樱桃曾被列为向朝廷进献的“贡果”。中国樱桃著名品种有江苏南京的垂丝樱桃,浙江诸暨的短柄樱桃,山东泰安的泰山樱桃,安徽太和的太和樱桃。其中尤以安徽的太和樱桃最著名。

品种:太和樱桃产于太和县李郢一带,这里的著名品种有大鹰嘴、金红樱桃、二鹰红仙桃等。

特点:樱桃不仅果实艳丽动人,而且味道甘美,营养丰富。大鹰嘴,又名“大鹰紫甘桃”,是太和樱桃的主要栽培品种。其色泽紫红,果实为心脏形,单果重一点七克,果肉淡黄,肉厚汁多,味道甜香,果汁内含可溶性固形物为22.2%。此果于四月底成熟,是优良生食品种。二鹰红仙桃,又名“二鹰嘴”,也是太和樱桃中的优良品种。此品种色泽鲜红,形似心脏,单果重一点二克,于四月底成熟,肉厚色黄白,汁液较多,味道甜酸,含可溶性固形物为21%,是生食中熟品种。金红樱桃又是太和樱桃中一个有名的品种。这个品种具有适应性强,产量高,色泽鲜艳,汁液较少,含糖量高的特点,宜于加工干果。

成份:据化验分析测定:每百克樱桃果肉中含蛋白质1。2克,糖8克,维生素12毫克,磷3。1毫克,铁5、9毫克。

功效:樱桃味甘、平、涩,药用价值也比较高,据《名医别录》记载,樱桃的根、枝、叶、核、鲜果皆可入药,有润中、益脾之功能,可以用于治疗四肢瘫痪,风湿腰疼等症。樱桃除鲜食外,还可制成糖水樱桃、樱桃酱、樱桃脯、樱桃干和樱桃酒等,同样不失为佳品。

太和贡椿
太和贡椿芳香肥嫩,质脆味美,品种多样,有黑油椿、红油椿、春油椿等。太和椿芽尤以黑油椿品质最佳,谷雨前采摘,腌制后长年不腐,常食可抗肿瘤。


太和香椿,历史悠久,中国唐代曾用此物作贡礼,清朝时被御封为“贡椿”,名扬天下。
太和颍河两岸有24公里的带状青沙地,被定为太和县香椿生产基地,基地内现有香椿30万株,年产量50万公斤。这里栽植的香椿每年谷雨前后发芽,特别是谷雨之前的椿芽,粗壮肥嫩,香脆可口,营养丰富,纯正绿色食品。椿芽富含维生素c、维生系b、蛋白质、磷酸盐、铁、钙、钾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。腌制的成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肺炎球菌、痢疾秆菌、大肠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,有消炎解热、祛痰、健胃之功效,对咳嗽、感冒、痢疾、肠炎、水土不服有一定疗效。
太和香椿多次在全国农业产品展览中获奖,是馈赠亲朋好友之佳品。腌制的系列产品有:雨前贡椿、太和椿芽、玉皇贡椿、太宝贡椿、御贡等成品、半成品及鲜品


恋思萝卜

又名“鸭蛋酥”。卵圆形,外皮翠绿、质脆味甜、食之如梨、无丝无渣、营养丰富,放水中能自动炸皮、落地则可摔成数瓣。恋思萝卜产于阜阳市西湖镇(旧称大田集),位于阜阳西三十华里之处。明末清初大田集设东西南北四门,在西门外火神庙前的一片土地,就是恋思萝卜产地。恋思萝卜历史悠久,据传早在700多年前的宋朝就有种植,至明朝年间已享有盛名。明朝末年恋思萝卜曾被皇帝指定为贡品,豪门官绅品尝后赞不绝口,曰:“一口萝卜嚼百下,甘甜爽口没有渣。”民间也以萝卜为礼品馈赠亲友。

恋思萝卜之所以享誉数百年,独领市场风骚,主要是品质优良,品种独特,因而市场价格也高于一般萝卜,经济效益比较显著。特别是现在,农村的改革开放使广大农民的商品意识逐步增强,他们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,及时总结经验,运用先进技术,实行科学管理,提高产品质量,亩产由原来的一千多斤提高到4千多斤,种植面积由原来的250亩扩大到近千亩,产品畅销省内外,恋思萝卜的种植已为当地农民带来颇丰的收入。


枕头馍
枕头馍是阜阳特产之一,又称阜阳大馍。每个长约1-1.5市尺,宽 约0.5-0.8市尺,厚约0.3-0.5市尺,重约2-6斤,堪称馍中之王。阜阳大馍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。相传南宋初年“顺昌之战”(阜阳古 时又称顺昌),正值新麦登场,一来为了坚壁清野,二来为了支持宋军抗 金,顺昌府百姓使用新麦做成大馍带入城内,宋军每日发一个,饿时削 一片充饥,困时枕头而卧,因此又称枕头馍。阜阳枕头馍系选用精细面粉,精工蒸制而成。馍焦呈金黄色,似油 炸一般,厚约半寸,香酥爽口,用快刀切上一片,馍瓣洁白,层层相包, 湿润柔筋,干而不燥,松软而又耐嚼。由于蒸制前没有放碱、发酵粉等 物质,存放数日仍不霉不硬,味道依旧

格拉条
   格拉条是一种面条,具体怎么写不知道,都叫格拉条,所有的格拉条店均不装饰,石灰墙水泥地,当街一口大锅,锅上架着千斤顶做的压面机,压面师傅把和得很硬的面团放进去,压着千斤顶,面条便会飘洒入锅,沸腾的开水里很快就煮熟,捞出,放进冷水里,洗去粘液。大碗两块,小碗一块五,老板,小碗两碗,一个鸡蛋茶。师傅便会抓起事先煮熟的黄豆芽和适量的面条,投入滚开的锅里一烫便入碗中,调入盐,撒上氽熟的芹菜或豆角粒,淋上芝麻酱,倒入酱油醋,泼上辣椒油,捏一撮榨菜末,好了,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格拉条就上了桌,吃着格拉条,喝着煮格拉条的汤冲得鸡蛋茶,真好,原汤化原食。师傅眼毒,只要你来一次,就知道你喜欢多放辣椒还是少放芝麻酱。吃格拉条的食客不拘身份,三轮车夫,贩夫走卒居多,也不乏西装革履,浓妆艳抹之流,到这里没有高低贵贱,都是甩开膀子,呼噜有声,连我等不登大雅之堂的三轮车夫也敢对着老板说,老板,再加点汤。

没有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