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5月19日星期六

小吃较量 阜阳PK芜湖

阜阳枕头馍与芜湖麻辣烫

芜湖的作家MM来阜阳做客,我去买了大胡子的大卷子馍馍招待。漂亮的MM望着硕大的馍愣了半天,突然一惊一乍地高呼:妈呀,枕头啊!

我说这是阜阳的小吃,可以叫做大卷子馍,也可叫做枕头馍。

MM精巧地皱起眉头,问,这能吃啊?

我笑笑,薄薄地切下两片,夹上薄薄的两片牛肉,递给她。MM说这好像大汉堡。犹豫地咬了个月牙,嫣然一笑,便不顾形象饕餮起来,直吃得嘴角冒油。“消灭”一只,伸手又讨。我又“汉堡”了一个给她,亦是风卷残云。吃完,她心满意足地说,好吃,好吃,筋道,甘甜,嚼起来满口喷香。我可是很少吃面食的南方人,馒头更是没兴趣。今天品尝枕头,真让我胃口大开。

作家MM紧接着说,那好,我说老崔,你也别吝啬,走的时候给我带上几个。

说完,MM拉起我就走,说是要看看枕头馍怎么个做法。

当然去找大胡子,他此时正在文峰菜市场忙活。摊位上摆着几十个枕头馍,热腾腾的雪白着,不一会儿就被抢购完,有人是给远方的亲戚朋友捎去的。

我说明来意,大胡子却摇摇头。

作家MM不高兴地嘟囔,还不是传男不传女?

大胡子卷起袖筒,拍拍鼓起疙瘩肉的胳臂说,做枕头馍没秘密,一靠力气,二靠火候。就说那活面,先凭这双有力的大手用力揉,揉差不多,送进机子里搅过三遍,放上案板再揉。至于揉到啥程度,那就是经验了。不能用煤火,必须烧劈柴。大火烧开水,再用文火蒸两个多小时……看看,我这不都传给你了?

MM高兴了,热情地和大胡子合影,弄得大胡子有些不好意思。

买了大胡子两个枕头馍,还饶了一块带焦的馍。离开的时候,大胡子一再吩咐,馏的时候一定先烧开水五分钟,再放枕头馍。

豪放派啊!作家MM捧着香气四溢的馍馍,大发感慨。

在阜阳吃好东西多了,作家MM有些不服气,要我跟着去芜湖,比比看。去就去,反正我也要送送她。

到了芜湖,精巧的MM可就有点想欺生了,一派趾高气扬的感觉。刚刚下车,也不问问是不是先休息,就把我领到有名的小吃一条街。

先让你尝尝麻辣烫吧。



芜湖小吃和阜阳小吃 灵巧与厚道
MM找到她平时最喜欢的那个麻辣烫摊位,已经是里三层外三层的人了。进去一看,干干净净的玻璃柜里,齐整整地摆放着一串串海带、豆腐泡、青菜、年糕、鸭血、白菜、香菇、蘑菇,旁边的一口锅沸腾着。麻辣烫很简单, 反正只要可以吃的玩意,都把它切成小块,用竹签穿了,你想吃什么就拿几串,摊主按顾客要求将这些东西放进锅里烫熟,然后,用碗盛上辣油,蘸着吃就行了。见周围尽是些小姑娘或者妇女,我真有些不好意思。MM可不管这些,花花绿绿弄来一堆,自己津津有味地先大快朵颐。闻着太诱人,我便羞羞答答地低着头吃。哇噻,真是别有风味,海带脆脆的,鸭血热乎乎的,年糕糯糯的,一吃就放不下。阜阳也是有这玩意儿的,但说实话,没芜湖的地道。MM见我开始大嚼,知道我上了瘾,得意地说,嘿嘿,马上还有麻辣涮呢。

其实这两种玩意都不是芜湖本地所产,芜湖人以往并没有吃麻辣的习惯,充其量也不过吃点麻辣豆腐而已!不过,这两个玩意儿一引进,马上风靡,看来芜湖人根子里还是爱吃麻辣的。可是芜湖人爱琢磨,食物用得细巧,做法用心,加上作料丰富,让本来吃法很粗陋的麻辣烫现在已经比较精细了,有了南方的风格。

麻辣烫吃完,我已经是通体大汗,连喊爽极。作家MM好不得意,说怎么样,你们的枕头馍是豪放派,我们这里的小吃可算得上婉约派了。说说看,到底哪里的小吃更好?我不理她,自作主张向摊主吆喝:再来十串…… □崔波(阜阳市作协主席)

在斯文和粗鲁之间

一位女士,站街头看人家吃东西流口水,应是最不雅之举。不过,如果你是站在江城芜湖的美食街上,相信每位观者都会原谅你的粗鲁行为。

那是个正在吃小笼汤包的男士。我在欣赏他吃汤包的章法。但见他揭开笼盖,立刻有股白腾腾的烟雾升起,男子于烟雾中举起雪白的竹筷,以为他是要夹个汤包大快朵颐呢,结果人家先将竹筷朝一只汤包上轻轻拭戳,戳开一个小洞后,将碟里的香醋用勺舀了,慢慢灌进洞里,再用竹筷轻搅慢拌,之后托汤包于筷头之上,嘴巴对着洞口轻啜,把汤汁一股脑儿吸进口中,最后才把绵软的汤包外衣吃下。每吃下一只汤包,他总不忘喝口笼屉边的煮干丝。我惊诧于一位男士对食物可以这样精致地品尝,以至汗颜自己第一次与芜湖汤包邂逅时,那份举座皆惊的鲁莽。

若干年前来芜湖,朋友带着尚能饭的我,到小街巷解馋,请我吃汤包。我们在步行街漫步,于脚步起落之间,聆听着朋友对汤包和煮干丝的简介。汤包的馅要细碎的五花肉,加姜末和肉皮冻,皮要薄软瓷实;干丝不仅有白豆腐干,还有香菇、竹笋、生姜、火腿,都一律切成头发丝样粗细,一寸来长,放上清亮的鸡汤慢慢煨着。这种靓汤香而不腻,就着油香的汤包,正可谓素荤相适。可是朋友忘介绍吃法了。结果蒸笼刚端上来,我忙不迭地夹起汤包就朝嘴里送,朋友那边刚说慢着慢着,这边汤包已烫得我龇牙咧嘴,而与此同时,汤汁也顷刻间飙飞出来,直洒向朋友的衣袖领口。四邻哗然,朋友瞠目,我自是无地自容。如此,对芜湖汤包多少有些畏惧了。

不过,看着眼前男士举重若轻的吃法,倒长了我的胆。况且号称美食美酒皆不错过的我,也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操练美食的机会。已经目睹人家吃汤包的程式,来个东施效颦又何妨?

坐下,叫了一笼汤包,一碗煮干丝。于烟雾中戳洞,灌醋,搅拌,啜吸,之后,低头喝汤。静静地回味美食时,不由拿出家乡阜阳的绿豆丸子跟它叫真。

绿豆丸子是用纯绿豆烹炸而成。做工也很讲究。精选头茬摘下的绿豆,用小石磨碾成两瓣,在水里浸泡至皮仁分开,再用一只竹笊篱,将绿豆皮全部捞净,只留雪白的豆仁。之后重新上磨,轻碾豆仁至半碎,不加任何作料,放滚油里炸成蚕豆粒大小的纯绿豆丸子。

吃绿豆丸子,靠的是壮嘴的汤料。街边一溜红布篷子,篷口是大铁锅,锅底插着劈柴,旺火熊熊,舔着整座锅底;铁锅内煮着大半锅汤,或牛羊肉,或猪腿骨鸡架熬制,汤面浮着浓稠的辣椒油,焦黄的姜片,四寸长的葱白,龇着嘴的八角。整座篷子被云蒸霞蔚的白烟缭绕,香气在西北风里灌满半条街。撑不住馋,至篷边,喊声来一碗,掌柜的请了你进去,抓把新炸的焦酥的丸子,丢翻香滚浪的铁锅里,片刻,连汤带丸子端上一海碗。吃绿豆丸子,是装不得斯文的,天寒地冻,北风呼啸,你要的就是急煎煎那股辣热,倘若细品慢咽,就失了丸子汤的劲道。

江南温婉美食小笼汤包煮干丝的斯文,和淮北大铁锅里培植的香辣绿豆丸子汤的粗鲁相较,就如黄梅小调和梆子戏,两厢里自有它醉人惑人的地方,也因此百唱不厌,百尝仍鲜。□苗秀侠(阜阳籍杂志编辑)

阜阳Sa汤和芜湖茶汤

到过阜阳的人,没有不知道sa汤的。

Sa这个字不好写,月字旁,逃之夭夭的夭下面加个韭字组成。字虽复杂,汤好简单,却是美极。我北京的几个朋友来吃过一次,三年了,到现在见了我头一句话就是:嘿,哥们儿,什么时候去阜阳喝sa汤?

其实这sa汤也不是阜阳的“专利”,根子在蒙城。

据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,深夜路过蒙城,饿了,叫开一家饭店要吃的。这么晚了,店里东西早卖完了,厨子没办法,胡乱盛一碗白天剩下的鸡汤热热,打上两个鸡蛋,撒上香菜和胡椒蒙事。他哪里知道面前是当朝皇帝,要是知道,打死也不敢让皇上喝剩鸡汤啊。谁知乾隆喝着汤,美滋滋地连声叫好,让随行的太监厚赏厨子,并且问道,这是啥汤啊?厨子随口说道,啊,啊,是sa汤。自此,一道天下名吃出笼了。

阜阳城里数文峰小学南边“老地方”小吃部的sa汤最出名。

老地方的sa汤特点是汤味纯正,味道厚重,蛋花打的不松散,如彩云浮动。青青的香菜,嫩黄的蛋花,雪白的蒜黄,黑黑的胡椒粉,一道美丽的感官风景,往你面前一放,香气扑鼻,先自陶醉了。配上香喷喷的油酥烧饼,蘸加肉末炒的酱,让顾客吃得头也不抬。早上五点到十点,小小的一间门面顾客盈门,潮水般进进出出。听着打蛋花的节奏,喝着美味的sa汤,这一顿早餐,让你吃得惬意,吃得自在,一天都精神。

我在芜湖得意地夸阜阳sa汤的时候,一位同行说,走,去尝尝我们的茶汤。

喝茶?清茶一杯,能有什么厚重的内涵?

走到小吃一条街上,远远看到擦得铮亮的大铜壶,突然醒悟,此茶汤非彼清茶也!

同行告诉我,茶汤是一种甜饮食,和藕粉差不多,原料也是糜子面。用开水冲食。但它有一套特别的冲制技巧,不熟练掌握干不得。我认真观察着一位师傅的冲制过程,只见他先把茶汤原料在碗内调好,放上糖与桂花卤,然后一手执碗,一手扶壶柄,双脚半蹲,稳稳站立。他左手的碗,正好等在壶嘴边,等水一冲出,碗随时变换距离,不使开水外溢,溅出糖浆,这真得凭技巧。慢了,就会滴滴答答注水,茶汤必生,水出得猛,会浇在自己手上,烫了自己,也碎了碗,那就贻笑大方了。

我接过同行递给我的茶汤,顿时一股清香扑鼻,直入心肺。品一小口,滑腻腻的,桂花香气带过嗓,爽快极了,于是急急一碗下肚。同行笑道,你这是猪八戒吃人参果,食而不知其味,再来一碗吧。

我反击道,别,像《红楼梦》里说的那样,一口曰品,两口曰饮,再喝就是牛吞水了。

同行问,与你们的sa汤比如何?

我说,一甜一咸,各有千秋吧,只是这茶汤不好带回让朋友分享,遗憾。

同行说,sa汤不也一样?我看这些小吃好是好,有许多没办法流通,不能让更多的人大饱口福,真的很遗憾。

谁说不是呢?小萌(阜阳籍作家)

没有评论: